
最新的鸟类新闻
- 新发现的鸟类物种:科学界宣布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鸟类物种,该物种生活在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中。这种鸟被命名为“亚马逊翡翠蜂鸟”,是蜂鸟家族中最小的物种之一。
- 鸟类保护取得进展:保护组织宣布,濒危的加州秃鹰种群正在恢复,其数量在过去五年中增加了 20%。这是保护努力的结果,包括捕食管理和栖息地保护。
- 影响鸟类的气候变化: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鸟类的迁徙模式和繁殖成功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和降水模式变化,一些鸟类不得不调整它们的迁徙路线和筑巢地点。
有趣的小鸟趣事
- 鸟类的非凡视力:你知道吗?鸟类的视力比人类好得多。它们可以检测到更广泛的颜色光谱,甚至可以在紫外线下看到物体。这有助于他们在捕食、躲避掠食者和导航时做出明智的决定。
- 鸟类的社交行为:鸟类是一种高度社交的动物。它们经常成群结队飞行,并在筑巢、繁殖和寻找食物等活动上合作。一些鸟类,如乌鸦和鹦鹉,还表现出令人着迷的社会互动和交流行为。
- 鸟类的迁徙奇迹:鸟类的迁徙是动物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奇观之一。每年,数百万只鸟类进行长途跋涉,飞越海洋、大陆和山脉,前往它们的繁殖或越冬地。科学家们对鸟类如何完成这些史诗般的旅程及其导航机制着迷不已。
如何参与鸟类保护
作为一名鸟类爱好者,您可以在保护鸟类和它们的栖息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下是您可以参与的一些方式:- 加入鸟类保护组织:支持致力于保护鸟类和它们的栖息地的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捐赠或成为会员来提供帮助。
- 保护鸟类栖息地:在您的社区种植鸟类友好的树木和灌木,并提供水源和庇护所。避免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它们对鸟类有害。
- 减少鸟类碰撞:通过贴膜或百叶窗在窗户上放置防鸟贴纸,以减少鸟类碰撞。保持鸟类喂食器清洁卫生,以防止鸟类疾病的传播。
- 教育他人:通过与朋友、家人和社区成员分享有关鸟类保护的信息,提高人们对鸟类及其生存重要性的认识。
了解更多:
- 美国鸟类保护协会
- 国家奥杜邦学会
- 大自然保护协会
鸟儿有哪些种类
鸟儿有哪些种类?1、凌波仙子———游禽游禽善于飞翔、潜水和在水中捞取食物,却拙于行走。 我省有70多种游禽,多在洪湖、沉湖、龙感湖、梁子湖等江汉湖群,为冬候鸟,著名的“洪湖野鸭和大雁”就属于这一类群。 2、湿地之神———涉禽湿地是地球上最富饶的自然环境,中有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鱼、虾、蛙等动植物,为涉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那些茂盛的水生植物,又为涉禽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场所。 涉禽大多数具有嘴长、颈长、腿长的特点。 我省水域生态环境比较适合涉禽的生息,近几年,来我省涉禽的数量大幅增长,分布越来越广。 常见有鹭科鸟类。 3、空中雄鹰———猛禽猛禽有强大有力的翅膀,弯曲锐利的嘴、爪和敏锐的眼睛,能迅速无声、自由地升降,准确无误地捕食猎物。 我省有猛禽51种,著名的有金雕、白尾海雕、红隼等。 4、攀援冠军———攀禽攀禽的攀援本领名不虚传,它们凭借强健的脚趾和紧韧的尾羽,可使身体牢牢地贴在树干上,攀禽中食虫益鸟比较多,如啄木鸟、杜鹃、夜鹰等。 5、竞走健将———陆禽陆禽的腿脚健壮,具有适于掘土挖食的钝爪,体格壮实,嘴坚硬,翅短而圆,不善远飞。 雌雄羽毛有明显差别,一般雄鸟比较艳丽。 繁殖期常一雄多雌,雄鸟间有激烈的争偶行为,并有复杂的求偶表现。 如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白颈长尾雉等等。 陆禽分鹑鸡和鸠鸽二类。 6、无冕歌王———鸣禽在鸟类王国中,鸣禽是极富生机和色彩的一大类群。 鸣禽种类数量最多,绝大多数以昆虫为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著名的有灰喜鹊、喜鹊、黄鹂等。 鸣禽体态轻盈、羽毛鲜艳、歌声婉转,多可欣赏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堪称飞得最快的鸟。 跑得最快的鸟:鸵鸟,72千米/小时。 其他世界鸟类之最游水最快的鸟:巴布亚企鹅,27.4千米/小时。 最小的鸟和最小的鸟卵:许多人都知道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全世界的蜂鸟有315种左右,分布于 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以及其间的众多岛屿上。 它们的体形差异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鸟体长达21.5厘米,当然不能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了。 而产于古巴的吸蜜蜂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这样的蜂鸟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类,它的 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卵,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 蜂鸟的羽毛大多十分鲜艳,并且闪耀着金属的光泽。 它们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 的频率很快,每秒钟可达50~70次,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称呼。 我国近几年有很多地方都声称发现了蜂鸟,其实都是误传。 体形最大的鸟: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现生鸟类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 但它不能飞翔。 它的卵重约1.5千克,长17.8厘米,大约等于30-40个鸡蛋的总重量,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翼展最宽的鸟: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飞鸟: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体长150厘米,体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根。 羽毛最少的鸟: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寿命最长的鸟: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 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岁,不愧为鸟?quot;老寿星。 寿命最长的环志海鸟:王信天翁,60余年。 寿命最长的笼养鸟:葵花凤头鹦鹉,80余年。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堪称飞得最快的鸟。 冲刺速度最快的鸟:游隼,在俯冲抓猎物是能达到180千米/小时。 水平飞行最快的鸟:欧绒鸭,76千米/小时。 飞得最慢的鸟:小丘鹬,8千米/小时。 振翅频率最高的鸟:角蜂鸟,90次/秒。 振翅频率最慢的鸟:大秃鹫,滑翔数小时不拍翅。 一次飞行时间最长的鸟:北美金鸻,以9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35小时,越过2000多公里的海面。 飞行最高的鸟类:大天鹅和高山兀鹫是飞得最高的鸟类,都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达9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飞行最远的鸟类: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 它是体形中等的鸟类,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 当南极 黑夜降临的时候,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 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领儿女向 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 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万多公里。 因为它总是 生活在太阳不落的地方,人们又称它“白昼鸟”。 最凶猛的鸟: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的安第斯兀鹰,体长可达1.2米,两翅展开达3米。 它有一个坚强而钩曲的铁嘴和尖锐的利爪,专吃活的动物,不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动物,甚至还捕食美洲狮等大型兽类,因此又有吃狮之鸟和百鸟之王的称呼。 尾羽最长的鸟类:日本用人工杂交培育成的长尾鸡,尾羽的长度十分惊人,一般长达6~7米长,最长的记录为1974年培育出的一只,为12.5米。 如果让它站在四层楼房的阳台上,它的尾羽则可以一直拖到底楼的地面上,因此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鸟类羽毛。 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大鸨在鸟类中雄鸟和雌鸟体重差别最大,雄鸟体重为11~12千克,而雌鸟只有5~6千克。 嘴峰最长的鸟类: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嘴鸟是嘴峰最长的鸟类,它的嘴峰的长度为1米左右,十分奇特。 最长鸟喙:澳洲鹈鹕,长47厘米。 最宽鸟喙:鲸头鹳,宽12厘米。 学话最多的鸟:非洲灰鹦鹉,学会800多个单词。 最擅长效鸣的鸟:湿地苇莺,模仿60多种鸟鸣。 最复杂的鸟巢:非洲织布鸟的巢,它同时也是最大的公共巢,有300多个巢室。 最大的鸟巢:白头海雕的巢,长6米,宽2.9米。 最小的巢:吸蜜蜂鸟的巢,只有顶针大小。 产卵最少的鸟类:信天翁每年只产一枚卵,是产卵最少的鸟。 窝卵数最多的鸟:灰山鹑,每窝15~19枚。 孵化期最长的鸟类:信天翁也是孵化期最长的鸟类,一般需要75~82天。 最晚性成熟的鸟类:信天翁雏鸟达到性成熟的过程也是鸟类中最长的,需要9~12年。 最大的鸟卵化石:17世纪中叶以前,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生活着一种象鸟,现在已经绝迹。 象鸟的卵化石的长径为35.6厘米,相当于148个鸡蛋的大小,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鸟卵化石。 最大的鸟类化石:最大的鸟类化石是隆鸟的化石,估计它的身高达5米左右,原来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在公元7世纪时绝灭。 1.游禽游禽是对喜欢在水中取食和栖息的鸟类的总称。 游禽种类繁多,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 包括雁鸭类、鸥类等.如天鹅、大雁、鸳鸯、鹈鹕、海鸥等。 这些游禽的分布地域不同,不如北京地区最常见的游禽有:大天鹅、小天鹅、绿头鸭、斑头秋沙鸭、普通秋沙鸭以及浑身漆黑的鸬鹚等。 游禽常选择有湖泊的地方休息,以鱼、虾和水草为食。 游禽的繁殖窝成平盘状,可浮在水面上,这就是游禽所特有的水面浮巢。 它们飞行时,脚向身体的后方伸出,飞翔速度很快,脚趾之间有蹼相连。 其嘴大多数宽阔而扁平,善于游泳和潜水。 天鹅、雁、野鸭等换羽时,常是飞羽同时脱落,且连续几周都不能飞行,捕食能力大为降低,易受到伤害,在此期间需要有效保护。 雁类飞行一般 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队列,边飞边发出“咿呀——,咿呀——”的叫声。 2.涉禽涉禽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 它们的腿特别细长,颈和脚趾也较长,适于涉水行走,不适合游泳。 休息时常一只脚站立,大部分是从水底、污泥中或地面获得食物。 鹭类、鹳类、鹤类和鹬类等都属于这一类。 鹭和鹳是大、中型涉禽。 鹭和鹳的外形十分像,但飞行时鹭类颈部常常弯曲成“S”形,而鹳类则颈部直伸。 我国鹭类有20种,大都属于珍惜鸟类。 鹳类是大型涉禽,飞行时头、颈、腿前后直伸,白鹳为世界著名珍禽。 朱鹭是世界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目前只在我国陕西秦岭有分布。 鹤类大小不等,它们的脚趾间没有蹼或仅有一点蹼,后趾的位置比前面三趾要高。 飞行时颈深直。 鹤的身资挺秀,修颈长脚,举止幽雅大方,节奏分明,舞姿潇洒,鸣声悦耳洪亮。 我国独有的、头顶为红色的丹顶鹤被人们誉为仙鹤。 鹬类为中等或小型涉禽。 种类繁多,身体大多为沙土色,奔跑迅速,翅膀尖,善于飞翔。 亲鸟为保护幼鸟常把一只翅膀拖地行走诱使敌害追赶而放弃小鸟。 人们常说的“鹬蚌相争,渔瓮得利”的鹬就是指这种鸟。 3.路禽路禽主要在陆地上栖息。 体格健壮,翅膀尖为圆形,不适于远距离飞行;嘴短钝而坚硬,腿和脚强壮而有力,爪为钩状,很适于在陆地上奔走及挖土寻食。 松鸡、马鸡、孔雀等都属于这一类。 路禽主要以植物的叶子、果实及种子等为食,大多数用一些草、树叶、羽毛、石块等材料在地面筑巢,巢比较简单。 我国是世界上盛产鸡类的国家,共有49种,有许多是我们国家的特产种,如金鸡、马鸡、虹雉、长尾雉、孔雀等。 由于路禽中多种鸟类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鸟类一直是人们捕捉的重点对象之一,从而使它们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目前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受威胁及濒危雉类已有18种,其中就有11种在我国有分布。 我们既为我国有如此丰富的雉类资源而自豪,但更应保护它们。 4.鸣禽鸣禽约占世界鸟类的五分之三。 鸣禽的外型和大小差异较大。 小的如柳莺、绣眼鸟、山雀和啄木鸟;大如乌鸦、喜鹊。 几乎分布全中国。 鸣禽的食性各异。 鸣禽的鸣声因性别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 繁殖季节的鸣声最为婉转和响亮。 如画眉、乌鸦、黄鹂、灰喜鹊、煤山雀、黑卷尾、毛脚燕的鸣声各具特色。 伯劳喜欢平稳直飞,近乎一条直线;而燕雀等的飞行曲线呈规律的波浪状;百灵和云雀等常常垂直起飞与降落。 鸣禽 巢的结构相当精巧。 如云雀、百灵等多以细草或动物的毛发编织成皿状巢,巢的边缘与地表平齐, 而柳莺、麻雀等常用树叶、草茎、草根、苔藓等编织成球状巢。 鸣禽使重要的食虫鸟类,在繁殖季节里它们能捕捉大量危害农业生产的害虫。 有人认为,把鸟关在笼中也是一种爱鸟的行为,其实不然。 爱鸟是应该给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人类应该到大自然中去欣赏鸟类,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嗜好而把鸟关在笼中。 须知笼中一只鸟是已几只、几十只鸟的生命为代价的。 5.攀禽吃鱼的翠鸟,吃毛虫的杜鹃,学人说话的鹦鹉,专吃蛀干害虫的啄木鸟以及雨燕、戴胜、夜鹰、蜂鸟等都属于攀禽。 它们大多数都生活在树林中,善于攀缘树;脚的构造很特殊,所以它们能有效地进行抓握。 大杜鹃知名度很高,别称布谷鸟。 鹦鹉是著名的观赏鸟类,鹦鹉学舌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行为,是在人们的有意识的教授下形成的。 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医生”。 四趾前伸的雨燕和头戴羽冠的戴胜都是常见的攀禽。 许多种类体色华丽、各有特色,长期以来就是常见的观赏鸟,一些种类已经濒临灭绝,迫切需要关注。 6.猛禽猛禽一般体形较大,主要吃肉,性格凶猛;嘴和爪锐利,翅膀强大有力,善于捕捉动物。 猛禽主要包括隼形目(鹰隼类)和号鸟形目(猫头鹰等)两大类。 前者如金雕、苍鹰、雀鹰、红脚隼和红隼等;后者如红角号鸟、长耳号鸟、短耳号鸟等。 鹰隼类是白天活动,多停留在树上或岩崖等处,伺机捕食。 在高树或岩洞缝隙中以树枝筑巢,多数在树洞或岩洞中筑巢。 猫头鹰俗称“夜猫子”,主要在夜间活动捕食。 猛禽绝大多数是以鼠类等为主食,是灭鼠能手。 据调查,一只猫头鹰一年能吃老鼠近千只,一年避免受到老鼠糟蹋的粮食就有一、二万斤。
小鸟track air+一代有必要换二代吗
有必要。 1、就外观上来说,airpods一代和二代两代差别甚微。 主要可根据字母的位置来进行分辨,二代的字母更往前一点,而一代则偏后一点。 2、在配置上AirPods2代将一代原本的W1芯片换成了H1芯片。 H1芯片与苹果A4 SoC(iPhone4)性能相近,因此AirPods 2本身可以执行大量任务,从而获得比上一代更低的信号延迟并提高连接性能。 3、适用蓝牙5.0标准,较上一代蓝牙4.0在连接速度连接稳定性方面有些许提升。 4、 价格上的不同:AirPods2标准充电盒版1279元;无线充电盒版1599元;无线充电盒(不含耳机)679元。 和Airpod一代发售价相比略贵了100元左右。
有什么小鸟认人的趣事?
亲爱的朋友,你们相信人和鸟会成为好朋友吗?在澳大利亚的某个城市,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有一只小巧玲珑,非常可爱的小鸟,经常光顾一位老人的后院。它看到那位老人时,总是亲热地欢叫,有时还停在老人肩上像孩子般撒娇。老人也很喜欢这只小鸟,一天不见它,就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老人和小鸟已成了好朋友。
渐渐地,他们的生活已经有了规律。老人每天早晨7时起床,8时开门进入后院,拿一把小米喂他的朋友。而小鸟也掌握了老人的规律,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不管是下雨还是下雪,小鸟总是按时飞到老人的后院里来取食,并且向老人发出“咕咕咕”的鸣叫,表示对老人的谢意。
但是有一天早晨,因为老人身体不好,感冒了,服了药,没有按时起床。
8时,小鸟照例又到老人的院子里来取食,可是不见老人的出现。小鸟的心里有点不安起来,它一会儿飞到树上,一会儿飞到草丛里;一会儿停在窗沿上,一会儿停在地上,显得特别的烦躁。
小鸟等不到老人,再也耐不住了,就飞到老人的门口,用尖嘴巴去啄门。“笃笃笃”,“笃笃笃”。老人在睡梦中好像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猛地醒过来,一看手表,已是8时30分。老人想,一定是小鸟等急了才来敲门的。
老人赶快起床,披上外衣,抓了一把小米就去开门。按理,小鸟见了老人,一定会“咕咕咕”的表现得特别亲热。可今天,却显得特别的反常:小鸟对着老人仔细看了一会,不但不去取食,反而远离老人,飞到老人身后的树上去了。
老人也感到挺奇怪,今天怎么啦?一切好像都变得很陌生似的。
老人对着小鸟沉思了一会,想学几声鸟叫,“咕咕咕”的呼唤小鸟下来。可是老人的嘴巴漏风了,再也发不出鸟叫的声音。这时,他才发觉,他忘了戴自己的那副义齿。
老人连忙匆匆奔进卧室,把遗忘在桌上的义齿放入嘴中,然后再回到院里。这时,小鸟对他打量了一下,便又恢复了以往的亲热,欢快地飞下来啄食老人放在地上的小米了。老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鸟类有惊人的识别能力。它可以通过面部特征互相识别。当老人忘了戴义齿时,嘴就瘪了,但仅仅在老人的面部,发生了这么一点极其微小的变化,小鸟就能敏锐地察觉到了。我们不得不佩服鸟类高超的识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