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的异国情调风味:探索香蕉伊的独特魅力 (香蕉在国外的意思)

香蕉,这种柔和甜美的水果,因其异国情调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而备受全球喜爱。除了其作为健康零食的广泛用途之外,香蕉在世界各地的烹饪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无数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和质地。
香蕉在世界各地的烹饪用途
- 在亚洲,香蕉是许多咖喱和酱汁的常见成分,为它们增添天然的香蕉切片可以用来装饰沙拉、甜点和鸡尾酒,为菜肴增添色彩和风味。
结论
香蕉的异国情调风味和独特魅力使它成为世界各地的烹饪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从传统的菜肴到创造性的用法,香蕉为无数菜肴增添了甜味、奶油味和质地。无论您是烹饪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厨师,探索香蕉在烹饪中的用途必定会为您的美食体验增添新的维度。香蕉的资料(300字)
【中文名】:香蕉[1]【英文名】:Banana; 英文复数:Bananas【拉丁语学名】:Musa paradisiaca【马来语】:pisang【印度语】:kela【日本语】:バナナ【别名】:甘蕉、芎蕉、香牙蕉、蕉子、蕉果。 【科属域】:真核域(Eukarya)香蕉树【界】:植物界(Plantae)【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单子叶植物纲(Liliopsida)【目】:姜目(Zingiberales)【科】:芭蕉科(Musaceae)【属】:芭蕉属(Musa)菠萝、龙眼、荔枝与香蕉号称“南国四大果品”。 形态特征香蕉,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茎。 植株丛生,一般高不及2m,高型的达4-5m。 假茎均浓绿而带黑斑,被白粉,尤以上部为多。 叶柄短粗,通常长在30cm以下,叶翼明显,张开,边缘褐红色或鲜红色。 叶片长圆形,长(1.5-)2-2.2m,宽60-70cm,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叶面深绿色,无白粉,叶背浅绿色,被白粉。 德状花序下垂,花序轴密被褐色绒毛,苞片外面暗紫色,雄花苞片不脱落,每苞片内有花2列;花乳白色或略带浅紫色,离生花被片近圆形,全线,先端有锥状急尖,合生花被片的中间二侧生小裂片,长约为中央裂片的1/2。 最大的果丛有果360个之多,重可达32kg;一般的果丛有果8-10段,有果150-200个;果长圆形,长15-25cm,果棱明显,有4-5棱,先端渐狭,果柄短,果皮青绿色,果肉甜滑,无种子,香味特浓。 花、果期全年。 香蕉 详解图[2]自然分布原产于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古老国家之一,目前国外主栽的香蕉品种大多由中国传去。 香蕉分布在东、西、南半球南北纬度30°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以中美洲产量最多,其次是亚洲。 中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和海南,贵州、四香蕉(9张)川、重庆也有少量栽培。 广东以湛江、茂名、中山、东莞、广州、潮州为主产区,广西以灵山、浦北、玉林、南宁、钦州为主产区,福建主要集中在漳浦、平和、南靖、长泰、诏安、华安、云霄、龙海、厦门、南安、莆田和仙游等县(市、区),台湾的香蕉以高雄、屏东为主栽区,其次是台中和台东等地,海南的香蕉主要聚集在儋州、澄迈、三亚、东方等地,其中产量最多是东方。 [3]编辑本段人工种植主要产地香蕉树香蕉树破土而出的较弱根出条被修剪去除,留下较强壮的生长成能结果的植株。 栽培品种数百个,世界各地因同品种异名而出现一些混乱。 也许最重要的种类就是普通香蕉(M. sapientum,圣者香蕉),该种有多个品种,最常种的是“大米歇尔”(Gros Michel)。 食用香蕉的记载很早就见于希腊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著作。 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时就见过香蕉。 发现美洲后,香蕉从加那利群岛引入新大陆,先在伊斯帕尼奥拉岛(Hispaniola)栽培,不久扩展到其他岛屿和大陆。 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在许多地区成为主食。 19世纪香蕉出现于美国的市场上。 香蕉的原产地是东南亚(包括中国南部),其中心可能是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诸岛。 目前在马来西亚的森林里还可找到香蕉的野生祖先,存有籽2倍体的阿加蕉的若干亚种。 人工无籽香蕉中国南部是香蕉原产地之一,有二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公元前369年后)和屈原(公元前343~277年)的《九歌》已载有香蕉作纺织用。 据古籍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破南越建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花异木,有甘蕉二本(一作十二本)。 可知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广东己有香蕉栽培。 署名晋嵇含著(一般认为是宋代人采录撮辑)《南方草本状》中载芭蕉有三种,最好是羊角蕉,果最小,次为牛乳蕉,最大最劣为正方形蕉。 由此可见,当时已对品种有所划分。 中国劳动人民在香蕉栽培技术和品种选育等方面,对世界香蕉栽培是有贡献的。 目前已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矮把香牙蕉,称华蕉,能抗香蕉镰刀菌枯萎病1、4生理小种,就是中国人民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品系。 适宜环境香蕉喜湿热气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 在类似牙买加南部的半干旱地区灌溉栽培也已成功。 野生香蕉采用种子栽培,人工香蕉可用吸根和假鳞茎分株栽培;第一次收获需10~15个月,之后几乎连续采收。 生殖方式香蕉花分为:雌花、中性花、雄花吃水果时,水果中一般都会有一粒或多粒种子,但是吃香蕉的时候却从来没见过。 香蕉本来就有种子的,它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它如其他绿色开花植物一样,也会开花结籽儿。 野生香蕉中有一粒粒很硬的种子,吃起来极为不便。 因此,有人把野生香蕉树和四倍体的芭蕉杂交产生了三倍体的香蕉,也就是现在的香蕉,这样的香蕉中就没有种子了。 其实严格来说,现在的栽培香蕉并不是没有种子。 如果你仔细观察,香蕉里面那一排排褐色的小点就是已经退化的种子。 由于香蕉的种子退化了,人们常通过香蕉地下的根蘖幼芽来繁殖它的后代。 现在在野生香蕉的果实内仍可发现颗粒状的种子。 生产基地在树上没有熟的香蕉(15张) 世界主要生产基地有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巴拿马、多米尼加共和国、瓜德罗普(Guadeloupe)、牙买加和马提尼克(Martinique),南美的巴西、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非洲的加那利群岛、埃塞俄比亚、喀麦隆、几内亚和尼日利亚,亚洲的印度,泰国,菲律宾等热带国家都有大面积种植。 中国的台湾岛、海南岛、福建南部、高州曹江。 香蕉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实。 原产亚洲东南部,中国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也均有栽培,以台湾、广东最多。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经处理脱涩后,洗净鲜用。 中国栽培的有甘蕉,粉蕉两个品种。 甘蕉果形短而稍圆,粉蕉果形小而微弯。 其果肉香甜,除供生食外,还可制作多种加工品。 香蕉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欧洲人因它能解除忧郁而称它为“快乐水果”,而且香蕉还是女孩子们钟爱的减肥佳果。 香蕉又被称为“智慧之果”,传说是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吃了香蕉而获得智慧。 香蕉营养高、热量低,含有称为“智慧之盐”的磷,又有丰富的蛋白质、糖、钾、维生素A和维生素C,同时膳食纤维也多,是相当好的营养食品。 种植品种【概述】在4种类型的香蕉中,作为香蕉的主栽品种都不少。 有人统计,全世界香蕉品种约有300多个,中国台湾省有80个,大陆诸省区有30余个。 中国以栽培香牙蕉类为最普遍,也有小面积栽培大蕉、粉蕉和龙牙蕉。 【大种高把】两根香蕉大种高把香蕉属高干型香牙蕉,又称青身高把、高把香牙蕉,福建称高种天宝蕉,为广东省东莞市的优良品种。 植株高大健壮,假茎高260~360厘米,假茎茎部周长85~95厘米;叶片长大,叶鞘距较疏,叶背主脉披白粉;果穗长75~85厘米,果梳数9~11梳,果指长19.5~20厘米;果肉柔滑、味甜而香,可溶性固形物20%~30%;在一般情况下单株正造产量为20~25千克,最高可达60千克。 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耐旱和耐寒能力都较强。 受寒害后恢复生长快,但易受风害。 【高脚顿地雷】高脚顿地雷属高干型香牙蕉,为广东省高州市优良品种之一。 植株最高大,假茎高300~400厘米,周长70~80厘米,假茎下粗上细明显;叶片窄长,叶柄细长,叶色淡黄绿色,叶鞘距疏;果穗中等长大,果梳及果指数均较少但单果长且重;果指长20~24厘米,单果重15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为20%~22%,品质中等;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单株产量达25~30千克,高产者可达70千克。 该品种果形长大、产量高,品质也较好,但对肥、水、温的要求较高,在珠江三角洲经济性状表现不甚理想,抗风能力极差、受霜冻后恢复能力低,也易感染香蕉束顶病。 【齐尾】齐尾属高干型香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高州市,为高州市的优良品种。 植株假干高300~360厘米,茎周65~80厘米,茎干上下较均匀,皮色淡绿;叶片较直立向上伸长,叶片窄长,叶柄较细长、叶鞘距疏、叶片密集成束尤其在抽蕾前后甚明显,故名;正造果穗较长大,一般情况下果穗梳数及果数与高脚顿地雷相似。 平均果穗梳数为8~10梳,果指长18~22厘米,单果重130~140克,可溶性固形物19%~20%,品质中上;在正常的情况下单株产量可达25~30千克,最高可达50千克。 该品种产量高,果指长,是出口及适于北运的品种之一,但抗风力较差、抗寒和抗病能力差,要求水肥条件较高。 该品种有高脚齐尾和矮脚齐尾两个品系。 【河口高把香蕉】河口高把香蕉属高干型香牙蕉,为云南河口县主要栽培品种。 植株高大、假茎高260~300厘米,梳形整齐、果指数较多,通常每果穗有果10梳,果指200多个,果指长15~21厘米;果实品质柔滑香甜。 品质好;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单株产量为20~40千克,个别高产单株达50千克。 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十分适宜高温多湿及肥水充足的地区栽种。 【仙人蕉】仙人蕉(20张) 仙人蕉属高干型香牙蕉,是从台湾省北蕉的突变中选育出来的,其综合性状极似北蕉,为台湾省的主栽品种。 植株瘦高,假茎高270~320厘米,叶片较北蕉稍长而宽、色较淡绿;果实含糖量高但品质较北蕉稍差,因果皮较厚。 果实较耐贮运;株产优于北蕉;对束顶病的抵抗力强,适于较瘦瘠的山地粗放栽培,但生育期比北蕉长15~30天,抗风能力也较差。 此外,油蕉、云南高脚蕉、广西高型香蕉、波约(也称台湾青皮)、巴西蕉等均属高干型香牙蕉。 【矮脚顿地雷】矮脚顿地雷属中干型香牙蕉,为广东高州市等地的主栽良种之一。 植株假茎高250~280厘米,生势粗壮,叶片长大,叶柄较短;果穗较长、梳距密。 小果多而大,果指长18~22厘米,可溶性固形物20%~22%,品质和风味优于高脚顿地雷及齐尾,品质中上;一般单株产量为20~28千克,个别可达50千克。 该品种产量稳定,适应性强,抗风力中等,耐寒力较强,遭霜冻后恢复较快。 【威廉斯】威廉斯属中干型香牙蕉,从澳大利亚引入。 植株假于高250~280厘米、周长47~58厘米;叶片较长达175~193厘米,叶片稍直立生长;果穗长65~80厘米,梳形较好,果指排列紧密、果指直,梳数也较多为8~10梳。 果数稍少;果指较长。 果指为19~23厘米,品质中等。 该品种果形商品性状好,但抗风力较差,也较易感叶斑病。 在中国各产区性状表现不一,反映也不同。 【广东香蕉2号】原名63-1,属中干型香牙蕉,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引入的越南香蕉中芽变选育而成。 植株假茎高200~265厘米,叶片长203~213厘米,叶柄长38厘米,叶片稍短阔;果穗较长大为70~85厘米,果穗梳数及果指数较多,分别为10~11梳。 165~210个,果指稍细长为18~23厘米,单果重125~145克,全糖含量19.8%,品质中上;一般单株产量为22~32千克,抗风力较强近似矮干香蕉,抗寒抗病中等,耐贮性中等,受冻后恢复生长较快。 该品种丰产、果型好、品质较好、适应性强,适宜各地种植,但对水分、土壤要求较高。 【广东香蕉1号】香蕉原名74-1,属矮至中干型香牙蕉,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1974年从高州市的高州矮香蕉中芽变选育而成。 植株假茎高200~240厘米,假茎粗壮。 上下较均匀;叶长200厘米、叶柄长36厘米,叶片较短阔;果穗中等长大,穗长68~76.3厘米,果梳数较多为10~11梳,果数较多为190~208个,果指长17~22厘米,单果重100~130克,全糖含量19.4%,品质中上;一般单株产量为18~27千克,抗风、抗寒、抗叶斑病较强,耐贮性中等。 该品种丰产、稳产、抗逆能力强,受寒后恢复生长快,是十分适合在华南地区特别是沿海多台风地区栽培的新品种。 但在栽培上对土壤、肥水条件要求较高,要注意疏松土壤、适当排灌。 此外,广东大种矮把、东莞中把、中山牙蕉、台湾的北蕉、云南河口中把、广西龙州中把等品种均属中干型香牙蕉。 【高州矮香蕉】高州矮香蕉属矮干型香牙蕉,是高州市地方品种之一。 植株假茎矮而粗壮,假茎高150~170厘米;叶宽大、叶柄短、叶鞘距密;果槽短,果梳距密、果指数多、果型稍小、果指长16~20厘米,果实品质较优良;一般栽培情况下,单株产量13~18千克。 最高可达28千克;抗风力强、抗寒力也强,受寒害后恢复天宝蕉[1]较快,也较耐瘦瘠土壤,适于矮化密植栽培但产量低、果形小、抗束顶病能力弱。 【天宝蕉】天宝蕉属矮干型香牙蕉,又称矮脚蕉、本地蕉、度蕉,原产福建省天宝地区,现为福建闽南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假茎高160~180厘米,叶片长椭圆形,叶片基部为卵圆形,先端纯平,叶柄粗短;果肉浅黄白色。 肉质柔滑味甜、香味浓郁,品质甚佳;单株产量一般为10~15千克,抗风力强。 该品种品质好、适宜密植、适应沿海地区栽种,为北运和外销最佳品种之一,但耐寒力较差、抗病力弱、品种存在退化现象,在栽培中应予注意。 【广西矮香蕉】广西矮香蕉属矮干香牙蕉,又名浦北矮、白石水香蕉、谷平蕉等,为广西主栽香蕉品种。 据刘荣光报道:广西矮香蕉植株假茎高150~175厘米、周长46~55厘米,叶长140~161厘米,叶宽65~78厘米,叶幅275~310厘米;果穗长50~56厘米,果梳9~12梳,果指数135~183个,果指长16.2~19.2厘米,品质上乘;单株产量一般为11~20千克,抗风和抗病能力强但果指较小。 此外,广西的那龙香蕉、云南红河矮蕉、从墨西哥引进的墨西哥香蕉等均属矮于香牙蕉。 【畦头大蕉】畦头大蕉属大蕉类型,为广东新会的地方品种之一。 据许林兵等报道:畦头大蕉植株假茎高350~400厘米,茎周85~99厘米。 上下大小一致,果梳及果指数多,果指长11~13.5厘米;可溶性固形物24%~25%,品质与其他大蕉相同;单株产量一般为15~27千克,抗风性好但生育期较长。 此外,广东顺德市的顺德中把大蕉、广西的牛角蕉、福建的柴蕉、四川的板蕉、云南的饭蕉等均属大蕉类型。 【西贡蕉】西贡蕉属粉蕉类型,又名粉沙蕉、米蕉、糯米蕉、蛋蕉,约在1932年从越南引入,为广西南宁、龙州一带的主栽品种,各产区均有引种。 植株假茎高400~500厘米,叶柄极长达70厘米,叶色淡而有红色斑纹。 叶片背面密披蜡粉;果糟梳数多达14~18梳,果指数多,果形似龙牙蕉但较大,两端渐尖、饱满,果指长11~13.5厘米,果皮薄,皮色灰绿,成熟时为淡黄色且易变黑;果肉乳白色、肉质嫩滑味甚甜,可溶性固形物24%,最高达28%,香气稍淡;一般情况下单株产量15~20千克,抗风、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该品种产量中等、品质优、抗逆性强但皮薄易裂、不耐贮运,又易感染巴拿马枯萎病。 此外,1982年从孟加拉引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孟加拉蕉、中山大粉蕉等均后粉蕉类型。 【美蕉】美蕉属龙牙蕉类型,又名龙牙蕉或过山香蕉,为福建省的主栽品种。 植株假茎高340~400厘米,色黄绿具少数褐色斑点;叶窄长,叶柄沟深;果形纹短而略弯。 果指长13.0~16.5厘米、饱满、两端饨尖、果皮甚薄,成熟后皮色鲜黄美观、无斑点;果肉乳白色,果肉组织结实、肉质柔滑而香甜,可溶性固形物23%~26%;单株产量一般15~20千克,耐寒。 该品种产量一般,但品质好、适应性强、抗风力弱,易感巴拿马枯萎病。 此外,1984年从云南景洪引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云南孟加拉等也属龙牙蕉类型。 分类方法【概述】香蕉组图(19张) 蕉类在植物学上属于单子叶纲,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属。 香蕉有两个祖先,即尖叶蕉和长梗蕉。 香蕉栽培种就是这两个原始野生蕉种内或种间杂交后代进化而成的。 香蕉是一个统称,别名芎蕉(是因果指稍弯而得名),甘蕉(在古代已有此称),芭蕉,农蕉。 中国习惯上依据香蕉的茎、叶、花、果的形态区分为香蕉、大蕉、龙牙蕉与粉蕉。 1955年西蒙氏提出了香蕉标分分类法,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果树研究所等应用同工酶、染色体、果实性状与植物学形态,对国家果树种质广州香蕉圃保存种植的100多个品种品系进行分类,摸出了一些规律。 【西蒙氏分类法】西蒙氏分类法是用标分法以香蕉的15项性状作为标准,然后用与尖蕉、长梗蕉逐项比较,按其异同分别标分,凡香蕉性状与尖蕉同者,给予1分,与长梗蕉同者给予5分,性状介乎尖蕉、长梗蕉两者之间的,按其相同程度,分别给予2~4分,由得分多少来确定所受尖蕉与长梗蕉影响的大小,作为分类的依据(表5)。 表5 香蕉标分分类法的形态表征表分类标志尖叶蕉(简称M.A)长梗蕉(简称M.B)1.假茎色泽或深或浅着有褐斑或黑点边不显著或无2.叶柄槽缘直立或向外,下面具膜翼,不紧裹假茎边缘向下,下部无叶翼,紧裹假茎3.果轴一般有茸毛或毛光滑无毛4.果梗短长5.胚珠每心室具两行整齐胚珠每心室具四行不整齐胚珠6.苞片肩一般较高(苞片茎部至苞片最阔处之高与苞片高之比<0.28)一般较低而宽(比例>0.30)7.苞片卷曲程度苞片展开向外弯曲且向上卷苞片仅掀起,但不反卷8.苞片的形成披针形成长卵形宽卵形9.苞片尖端锐尖钝尖10.苞片色泽外部红、暗紫或黄色,内部粉红、暗紫或褐色外部为明显的褐紫色,内部为鲜艳的绯红11.苞片褪色内部由上至下渐褪至黄色内部均匀褪色12.苞痕突起微突起13.雄花游离瓣的形状瓣尖下或多或少皱纹罕有皱纹14.雄花被瓣色泽乳白色或多或少有粉红色15.柱头色泽橙黄色,艳黄色奶油色、浅黄色或粉红色注:据Simmonds和Shepherd,1955年。 根据表列的性状标分,香蕉栽培种中标分15~23分的来源于尖叶蕉,标分26分或更多的为尖叶蕉与长梗蕉的杂交种。 生长环境【温度】分布区大多年平均21℃以上,少数20℃左右,香蕉要求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35℃,最适宜为24-32℃,最低不宜低于l5. 5℃。 香蕉怕低温、忌霜雪,耐寒性比大蕉、粉蕉弱.生长受抑制的临界温度10℃,降至5℃时叶片受冷害变黄,1-2℃叶片枯死。 果实于12℃时即受冷害,催熟后果皮色泽灰黄,影响商品价值。 【土壤与水分】香蕉根香蕉(19张)群细嫩,对土壤的选择较严,通气不良结构差的粘重土或排水不良,都极不利于根系的发育,以粘土含量<40%、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砂壤士,尤以冲积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适宜。 实践证明,如土壤物理性状不好,即使肥水供应十分充足,也难以促进香蕉正常生长。 土壤pH值4. 5~7.5都适宜、以6. 0上为最好,因5.5以下土壤中镰刀菌繁殖迅速而凋萎病易于侵害。 盐性环境香蕉虽不甚敏感,但土壤含可交换性钠离子若超过300mg/L.时也不适宜。 降雨量以每月平均100mm最为适宜,低于50mm即属干燥季节,香蕉因缺水而抽蕾期延长、果指短、单产低。 如蕉园积水或被淹,轻者叶片发黄、易诱发叶斑痫、产量大降,重者根群窒息腐烂以致植株死亡。 【风】香蕉叶片大、假茎质脆、根浅生,容易遭受风害。 风速25-30km/h叶片撕烂、叶柄吹折,65km/h.假茎折断或整株吹倒;100km/h能将整个蕉园摧毁。 栽培技术香蕉是多年生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其地下茎为粗大的球茎,根、茎、叶、花、果及吸芽(繁殖用)均由此长出。 香蕉喜高温多湿,通常生长温度20~35℃,最适温度24~32℃,各器官的临界温度为叶片10~12℃,果实13℃,根13~15℃。 年均温21℃以上是香蕉的主要分布区,少数分布在20℃及其以下的地域。 香蕉植株水分含量高,叶面积大,蒸腾量大,故需水量也大。 香蕉月平均水分以200~300毫米最适宜,至少不得少于50毫米。 香蕉要求充足的阳光,但不能太猛烈。 有文献报道:光强度从2000勒克司增至勒克司时,光合作用迅速增强,但从~勒克司的光强度下,光合效率增加缓慢。 光照差果实的光泽、风味差。 香蕉无主根、正常植株有200~300条须根,10~30厘米土层是根系的主要分布层,香蕉株高大,根系浅,对风敏感,易遭台风和强风危害。 据观察当风速达25~30千米/小时时,可使叶片严重撕裂,风速40~65千米/小时,常使假茎折断,风速100千米/小时,可使蕉园全毁。 香蕉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冲积土或腐殖质壤土最适;pH值4.5~7.8都可种植,但以pH值6.0以上为最宜。 香蕉采用无性繁殖,种苗有吸芽苗和组培苗。 ①吸芽苗有褛衣芽(立冬前抽生的吸芽,披鳞剑叶,过冬后部分鳞叶枯死如褛衣,故名)、红笋(春暖后抽生的吸芽,叶鞘红色,故名)和隔山飞(由收获后较久的旧蕉头抽出的吸芽,又称水芽)3种,以褛衣芽苗为优。 ②组培苗生长整齐,以叶龄6~10片叶时种植为宜。 组培苗易产生变异,生长较弱,抗逆性差,生长初期应精心管理。
香蕉品种,价格及特点
【简介】banana; [马来语] pisang: 一串香蕉 a hand of bananas◇香蕉插孔 [电学] banana jack; 香蕉插头 [电学] banana plug; split plug; banana pin; 香蕉水 [化学] banana oil【学名】Musa spp.【别名】甘蕉【科属】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 (Musa)【特性与特征】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无主根。 叶片长圆形,亮绿色。 穗状花序下垂。 果序由7~8段至数十段的果束组成。 果黄绿色,长圆形,微弯,略具3棱,无种子。 花期为夏秋。 喜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35℃,最适宜为24~32℃,不宜低于15.5℃。 最适年降雨量1800~2500mm且雨量分布均匀。 对土壤要求较严,以粘粒含量<40%、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砂壤土,尤以冲积土壤或腐殖质壤土为适宜。 【作用】香蕉营养丰富,鲜果肉质软滑、香甜可口,是广受欢迎的热带水果。 鲜果可作粮食、蔬菜外,还可加工淀粉、罐头、果酱、果泥、蕉干、炸蕉片、酿酒等;蕉秆可制纸、绳,茎、叶、果皮作牲畜饲料及肥料,乳汁可作染色剂。 【分布区域】我国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古老国家之一,目前国外主栽的香蕉品种大多由我国传去。 香蕉分布在东、西、南半球南北纬度30°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以中美洲产量最多,其次是亚洲。 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和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也有少量栽培。 广东以湛江、茂名、中山、东莞、广州、潮州为主产区;广西以灵山、浦北、玉林、南宁、钦州为主产区,福建主要集中在漳浦、平和、南靖、长泰、诏安、华安、云霄、龙海、厦门、南安、莆田和仙游等县(市、区),台湾的香蕉以高雄、屏东为主栽区,其次是台中和台东等地。 【栽培意义】香蕉果实香甜味美,富含碳水化合物,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果肉中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23克、脂肪0.66克、粗纤维0.9克、无机盐0.7克,水分占70%,并含有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U等多种维生素,此外,还有人体所需要的钙、磷和铁等矿物质。 香蕉果实除作水果外,非洲、亚洲、美洲热带地区也作为粮食。 香蕉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各种加工制品和提取香精原料;香蕉植株具有高的药用价值:果实性寒,能滑大肠、通便,润肺;茎、叶可利尿,能治水肿、脚气;根捣碎后可治疮毒、结热和痢疾;花和花苞可治吐血和便血。 新鲜的干茎、吸芽和雄芽也含丰富的营养物质,粉碎后可作猪饲料。 假茎的纤维可制绳索、麻袋和造纸。 总之,香蕉作为水果、粮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对于南方农村起着脱贫致富的作用。 【栽培特点】香蕉是多年生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其地下茎为粗大的球茎,根、茎、叶、花、果及吸芽(繁殖用)均由此长出。 香蕉喜高温多湿,通常生长温度20~35℃,最适温度24~32℃,各器官的临界温度为叶片10~12℃,果实13℃,根13~15℃。 年均温21℃以上是香蕉的主要分布区,少数分布在20℃及其以下的地域。 香蕉植株水分含量高,叶面积大,蒸腾量大,故需水量也大。 香蕉月平均水分以200~300毫米最适宜,至少不得少于50毫米。 香蕉要求充足的阳光,但不能太猛烈。 有文献报道:光强度从2000勒克司增至勒克司时,光合作用迅速增强,但从~勒克司的光强度下,光合效率增加缓慢。 光照差果实的光泽、风味差。 香蕉无主根、正常植株有200~300条须根,10~30厘米土层是根系的主要分布层,香蕉株高大,根系浅,对风敏感,易遭台风和强风危害。 据观察当风速达25~30千米/小时时,可使叶片严重撕裂,风速40~65千米/小时,常使假茎折断,风速100千米/小时,可使蕉园全毁。 香蕉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冲积土或腐殖质壤土最适;pH值4.5~7.8都可种植,但以pH值6.0以上为最宜。 香蕉采用无性繁殖,种苗有吸芽苗和组培苗。 ①吸芽苗有褛衣芽(立冬前抽生的吸芽,披鳞剑叶,过冬后部分鳞叶枯死如褛衣,故名)、红笋(春暖后抽生的吸芽,叶鞘红色,故名)和隔山飞(由收获后较久的旧蕉头抽出的吸芽,又称水芽)3种,以褛衣芽苗为优。 ②组培苗生长整齐,以叶龄6~10片叶时种植为宜。 组培苗易产生变异,生长较弱,抗逆性差,生长初期应精心管理。 春夏蕉(反季节蕉)、正造蕉、大蕉、粉蕉、龙牙蕉、组培苗蕉(试管苗)优质丰产技术因季节、品种不同,优质丰产的栽培技术也不同。 香蕉的病害有:香蕉束顶病,是世界性的严重病毒病,防治方法常采用:提高抗病、抗蚜力和灭蚜,种植无病苗,挖除病株和轮作。 另外,有60多种蚜虫传播香蕉花叶心腐病、病毒病。 此外香蕉还有叶斑病、香蕉黑心病、香蕉巴拿马病、香蕉炭疽病、香蕉冠腐病和香蕉根线虫病等。 香蕉虫害主要有香蕉象甲、香蕉麦叶虫、香蕉交脉蚜和香蕉花蓟马等。 【香蕉的种类和品种】 香蕉的两个原始野生种是尖叶蕉和长梗蕉,香蕉品种是由这两个野生种的种内或种间杂交后代进化而来。 五、采收、加工及市场1.采收期 香蕉采收期的长短受不同地区、季节、气候好坏、品种、肥水、管理水平、销售点远近以及相应的不同技术措施等因素所决定。 (1)香蕉采收熟度标准 香蕉采收熟度又称肉度、饱满度。 香蕉抽蕾后,经一定时期发育,果指增长增粗到一定程度时,果实棱角从明显变成不明显,果皮从深绿变为淡绿,这时标志着蕉果已趋于成熟,可进行采收。 用什么标准和方法测定香蕉青果成熟度,世界至今仍未有统一,现简介几种采收熟度标准。 ①记录果实发育日数法。 此法必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香蕉生长发育季节和不同品种、不同立地条件与管理水平,掌握多年积累下来的香蕉果实发育规律,即到达果实收获所需要时间。 例如,广东沿海地区,中等立地条件与管理水平,断蕾至收获需要日数,春夏蕉110~133天,正造蕉80~100天,新花尾(乙水铊)的果实发育最短,只需67天。 立地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要比差的早收7~30大。 我国有些蕉农用小刀在已断蕾的果轴下方刻上日期或挂上写着日期的小牌,而菲律宾、澳大利亚则用不同色带绑扎在果轴上作标记。 ②测量果径法。 在中美洲用卡尺对第二梳外排中间一个果测量果径,以直径为3.37厘米(或周径l00毫米)为最佳采收标准。 ③目测果棱、果色法。 果实发育初期棱角明显,果面凹陷,随着发育成熟,果棱逐渐减退为不明显至几乎无棱,果面从凹陷伸展或平面至隆起,而果色在发育前期呈深绿,随着成熟度提高,逐渐转浅至带黄白色。 据观察,当不足七成肉度时,果棱明显至较明显,果面凹至平,果色浓绿;达七成至八成肉度时,果棱较不明显,果身较圆满,果色褪至浅绿;九成至十成肉度时,果棱不明显至几乎无棱,果身圆满至近圆形,果皮转黄绿色。 我国多沿用此法。 ④测定皮肉比率法。 果实在成长初期,果皮比果肉重,随着果实成长,果肉比果皮重,果实愈接近成熟,果皮愈薄,果肉愈厚,因此,通过测定皮肉比率可确定其成熟度。 此法在中美洲多采用,规定果肉为果皮重量的1.5倍时(即可食比例为60%)是出口蕉最佳肉度,为出口采收适期。 (2)香蕉采收适期 香蕉采收适期不但取决于香蕉贮运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果实成熟季节,还取决于栽培要求和蕉价。 需要贮藏较长时间(1个月以上)或远运至北方而夏秋高温又没有冷藏设备或销国外需7~20天才运到口岸的,必须早采收,以七成至七成半肉度为宜。 低于七成肉度的,果实虽更耐贮运,中途黄熟蕉很少,但肉少皮厚,可食部分少,影响果实品质,故不宜采用肉度过低的果实贮运。 需要近销(地销)、只需1~2天运到的,则可迟采收,以八成半至九成半肉度为适宜。 夏季的大领蕉,可长至九成肉度以上,但春季的古钉蕉,只能长至七八成。 当要促芽(后代)生长时则需砍瘦蕉(低肉度),当要牵制芽(后代)生长时则需砍肥蕉(高肉度)。 有时为了取得好价钱,也可提早或延迟采收期。 2.采收采收前先将防风的蕉绳解开,如有妨碍收蕉的蕉柱应把它拔掉。 茎干较矮的,可直接用蕉刀砍下果穗。 茎干较高的,则先在茎中部砍1~2刀,至上部茎叶慢慢下垂时,一手伸入果穗中部抓紧果穗轴,另一手用刀将果穗砍下来;也可两人配合,一人先把假茎砍斜,再把果轴砍断,另一人及时将果穗置于有软垫的肩膀上托起。 砍下的果穗用绳子绑好,两穗一担,挑到收购站或加工场。 在采收过程中,千万注意防止机械伤。 不论采收还是运输,果穗都不能碰、擦伤,也不能堆叠在一起压伤。 在放置果穗时,应用海绵垫铺地或铺墙边。 一般采收宜在上午进行,采后果实不能曝晒太阳。 此外,收蕉前10天不宜灌水,采后最好及时落梳、洗果、保鲜、包装好。 3. 青香蕉在销售地需用用乙烯利在16~24℃的条件下催熟后才能应市。 4. 香蕉既可作水果鲜食,又可作为主食。 其加工制品众多,如香蕉脆片、香蕉粉、香蕉泥、香蕉果酱、香蕉软糖、香蕉汁等都是香蕉的加工制品。 香蕉脆片简便易加工;香蕉泥可进一步作为加工色、香、味俱佳的香蕉冰棒、香蕉冰淇淋、香蕉布丁等。 香蕉是我国重要的南方水果。 近十多年来发展较快。 1999年全国香蕉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303.99万亩、419.42万吨。 世界香蕉年产量5900万吨左右,人平占有量接近10公斤,我国年产量占世界香蕉产量的7.1%,全国人平占有量约3.4公斤。 【香蕉皮发黑的原因】 在热带,香蕉树到处可见,蕉叶婆娑,碧绿一片。 树上的香蕉还绿,还硬,人们就把它摘下来啦——要是等到它变黄、变软,那运输起来就麻烦了,摘下以后,过了些时候,香蕉自然会由绿变黄。 俗语说:“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你把柳枝从柳树上攀下来时,枝上的细胞并没有死,插到地上,它会生根发芽。 同样的,在摘下来的绿香蕉中,它的细胞仍然活着。 这些细胞,会分泌出各种酵素。 在香蕉的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素与叶黄素。 香蕉没成熟时,叶绿素掩盖住了叶黄素的黄色,所以香蕉看上去是绿色的。 待放了些时候,细胞中分泌的酵素与叶绿素发生化学变化,破坏了叶绿素,绿色消失。 这样,叶黄素的黄色便显示出来了,香蕉也就换上了一件黄色的新装。 秋天,落叶由绿变黄,也是这个道理。 香蕉挨了冻,或者皮被碰伤,碰破时,常常会出现黑色的斑点,看去象块金钱豹的皮。 这却又是另一场化学变化。 原来,香蕉表皮细胞中,还含有一种氧化酵素。 平时,它被细胞膜严密地包裹着,不与空气接触,正如你夏天躺在蚊帐里一样,不受蚊子的打扰。 但是,一旦受冻、碰伤,细胞膜破了,那氧化酵素就流出来了,与空气中氧气发生氧化作用,结果生成一种黑色复杂的产物。 梨子、橄榄之类碰伤发黑,也是这个道理。 【香蕉的常见病害】香蕉束顶病发病特征: 香蕉束顶病俗称蕉公、虾蕉、葱蕉,该病是严重的世界性的病毒病。 我国各蕉区均有发生,以旧蕉区较严重。 香蕉束顶病的典型病症是新叶越抽越小,并且成束,故称束顶病,发病后期植株矮缩。 病叶较直立狭小,硬脆易断,叶边缘明显失绿,后变枯焦。 叶柄或中肋基部出现深绿色的条纹,俗称“青筋”,这是区别其他原因造成丛叶的主要特征。 病住一般生长缓慢,矮化,不抽蕾结果。 抽蕾时才发病的植株抽出的蕉蕾其果实畸形细小,果无甜味,无经济价值。 病株根尖变紫色,无光泽,大部分根系腐烂或变紫色,不发新根病株最后枯死。 发病规律: 香蕉束顶病的病原是香蕉束顶病毒,该病毒是一个直径是18毫微米的等径病毒。 该病毒主要靠香蕉交脉蚜虫传播。 香蕉束顶病在香蕉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3-5月份为盛发期。 危害程度取决于蕉园中的病株数量及蕉蚜的密度和发生情况,正常上年冬季冷害严重时次年3-5月发病较严重。 此外,一般香蕉发病较多,大蕉、粉蕉、龙牙蕉发病较少。 防治方法:(1) 选择通风的园地,采用合理的种植方法和密度,加强肥水管理。 不同种间容易导致蚜虫滋生的蔬菜,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2) 采用无病组培苗作为种苗。 蕉苗假植期间做好防蚜虫的有关措施(3) 喷药杀灭蚜虫,尤其在9-4月份和9-11月份要加强对蚜虫的防治。 (4) 及时清除病株,切断传播源。 有蚜虫的病株应先喷药杀死蚜虫,然后挖除病株,并将病穴土扒开晒干,填入新土,加入50-100克呋喃丹混匀后再补种新苗。 (5) 发病高的蕉地最好与水稻等水田作物轮作,可大量降低次年的束顶病发病率。 香蕉黄叶病发病症状: 发病蕉株的下方老叶叶缘首先黄化,逐渐扩大至中肋,叶柄软化弯曲下垂,最后枯萎,上方幼叶亦逐渐发黄,最后导致整个蕉株枯萎死亡,有时病株假茎外围的叶鞘自基部发生纵裂。 纵切病株的假茎或块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呈现褐变的现象,在发病后期,黄褐色的维管束组织上下贯穿呈长条形。 有时病菌会从母株块茎穿过与吸芽相连部位而侵入吸芽。 发病规律: 黄叶病是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及其变种,病原菌在病株组织内可产生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和厚膜孢子,但在土壤中主要以厚膜孢子存活,其存活期可连数年之久。 一般而言,在酸性砂质地较易发生,又排水不良及伤根情况下可促进本病发生。 本病病原菌有四个生理小种,引起台蕉(北蕉、仙人蕉)黄叶病者为第四生理小种,引起吕宋蕉(芭蕉)黄叶病者属第一生理小种。 病原菌自感染到出现外部病徵,潜伏期可长达5~6个月,本省南部蕉园种植期在3~5月,因此一般在每年10月以后才开始出现外部病徵。 本病为土壤性传播病害,病原菌可经病苗病土及流水传播,有时病菌会从母株块茎穿过吸芽相连部位而侵入吸芽。 病原菌以厚膜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多年,亦可在莎草、香附子等天间杂草根部存活。 防治方法:(1) 轻微至中度黄叶病园种植耐病品种。 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蕉园为佳。 排水不良及砂质酸性土壤,不宜种植。 (2) 发病率超过10%以上的蕉园,宜转种其他作物。 经废耕或转作水稻2年以上的病园,如果再想种香蕉的话,蕉苗应该取自无病区。 病园与旱作轮作为佳。 (3) 发病率低于10%以下的蕉园,如果再种植香蕉时,应做病株处理。 发病株以除草剂装于压力式喷雾器桶内,喷头装上注射针,每株注射5孔。 一星期后病株叶片急速干枯,两个月后叶片和假茎完全干枯,即可引火烧毁。 病穴残留有部分块茎组织尚未腐烂,亦可挖出切碎,连同假茎一并烧毁。 (4) 目前,对该病菌还没有特效的防治药物。 现大多数采用防治真菌病害镰刀菌类的药物,像日邦克菌、农土斯、菌根消、复活一号等效果都不错。 香蕉灰纹病发病特征: 香蕉灰纹病又称香蕉暗双孢霉叶斑病,在我国香蕉产区均有发生。 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上。 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病斑呈椭圆形或沿叶缘呈不规则形,暗褐色或灰褐色。 新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后逐渐扩展为中央浅褐色,具轮纹、斑边深褐色的椭圆形斑,斑外缘有明显的橙黄晕圈。 叶背的病部上常长出灰褐色霉状物。 病菌沿叶缘气孔侵入时,初期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暗褐色、半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病斑,后期沿叶缘联合为平行于叶中脉的褐色、波浪环纹坏死带,秋季后病斑由褐色转为灰白色,质脆。 发病规律: 病原为香蕉暗双孢霉。 该菌分生孢子梗褐色,有分隔。 初侵染源为病株残体,春季开始发病,高温多雨的夏季为病害盛发期。 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从叶缘气孔侵入,在雨季该病发生后迅速向中脉扩展。 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如烟尘、S02等),该病加重。 干旱季节不易发病。 香蕉比大蕉、粉蕉易感病,偏施氮肥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1)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排灌,及时摘除病叶。 (2) 每年立春前清除蕉园的病叶、枯叶并烧毁,减少初侵染源。 在香蕉生长期最好每月清除病叶一次。 (3) 控制种植密度。 多施钾肥磷肥,不偏施氮肥;雨季及时排水,降低蕉园小环境的湿度。 (4) 喷药防治。 香蕉产区应于4、5、6月各喷1次1:0.8~1:100少量式波尔多液,每亩150~200升,此外,45%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50%的万霉强敌8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香蕉冠腐病发病症状: 采后的香蕉密封包装,在25-30℃下贮藏7—10天,蕉梳切口处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含大量大、小分生孢子,造成轴腐,进而向果柄扩展,病部暗褐色,前缘水渍状,指果脱落;20一25天后果身发病,果皮爆裂,覆盖许多白色菌丝体及分生孢子,蕉肉僵死,不易催熟转黄。 青果外软而中央胎座硬,食之有淀粉味感,一旦发病,扩展极为迅速。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镰刀菌引起,有半裸镰孢、串珠镰孢、亚粘团串珠镰孢及霜孢镰孢等4种。 4种菌均由机械伤口侵染,用聚乙烯包装储运或运输车厢高温高湿,极易发病。 1、各种机械伤是病菌侵入的前提。 2、高温高湿使病情迅速发展。 3、青蕉若密封在薄膜袋内,因果实的呼吸作用,袋内二氧化碳浓度日益增高,甚至出现中毒,有利于镰刀菌的侵染危害。 有效防治香蕉采后贮藏期炭疽病、冠腐病。 【香蕉的食用价值】从营养角度看,香蕉是淀粉质丰富的有益水果,而从中医学角度去分析,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热润肠,促进肠胃蠕动,但脾虚泄泻者却不宜。 凡事总有合理解释,香蕉性寒,根据「热者寒之」的原理,最适合燥热人士享用。 痔疮出血者、因燥热而致胎动不安者,都可生吃蕉肉。 不过,正因为香蕉性寒,体质偏于虚寒者,最好避之则吉。 例如胃寒(口淡胃胀)、虚寒(泄泻、易晕)、肾炎(也属虚寒)、怀孕期脚肿者,最好不要生吃香蕉。 除非蕉肉经过蒸煮,寒性减退后才可进食。 至于寒咳本不应吃香蕉,但将香蕉蒸熟再吃,则可接受。 民间验方更有用香蕉炖冰糖,医治久咳;用香蕉煮酒,作为食疗。 近代医学建议,用香蕉可治高血压,因它含钾量丰富,可平衡钠的不良作用,并促进细胞及组织生长。 用香蕉可治疗便秘,因它能促进肠胃蠕动。 最有趣的,莫过于德国研究人员表示,用香蕉可治抑郁和情绪不安,因它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化学物质。 总之,身体燥热者大可一日一香蕉,但如害怕香蕉性寒,可选吃大蕉(通便力更强)、皇帝蕉等其它品种。 【香蕉对身体的几大奇效】香蕉是热带水果中的“平民”,价格便宜又香甜可口,是百姓水果盘中的“常客”,香蕉还有哪些功效你了解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营养师的说法。 运动场上,特别是一些“耗时”的体育竞赛,如网球赛等,时而看到选手在小休时,剥香蕉来吃,是为填饱肚子,还是补充精力?运动时,不适合吃太饱,半途吃香蕉,主要目的是补足身体迅速流失的能量。 营养师说,足球、网球运动员喜欢在上场前吃香蕉,这有助于临场表现。 从营养的角度来分析,香蕉的糖分可迅速转化为葡萄糖,立刻被人体吸收,是一种快速的能量来源。 香蕉属于高钾食品,钾离子可强化肌力及肌耐力,因此特别受运动员的喜爱。 香蕉有助降低血压营养师说,钾对人体的钠具有抑制作用,多吃香蕉,可降低血压,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每天吃两条香蕉,可有效降低10%血压。 很多母亲喜欢在孩子便秘时,给孩子吃香蕉,这也绝对正确。 营养师说,香蕉内含丰富的可溶性纤维,也就是果胶,可帮助消化,调整肠胃机能。 香蕉对失眠或情绪紧张者也有疗效,因为香蕉包含的蛋白质中,带有氨基酸,具有安抚神经的效果,因此在睡前吃点香蕉,多少可起一些镇静作用。 并非人人适宜吃香蕉营养价值高,但是并非人人适宜吃。 营养师说,香蕉含钾高,患有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者,都不适合多吃,建议这些病人如果每天吃香蕉的话,以半条为限。 此外,香蕉糖分高,一条香蕉约含120卡路里热量(相等于半碗白饭),患糖尿病者也必须多注意吸取的分量不能多。 【香蕉的保健食谱】1.香蕉粥 新鲜香蕉250g,冰糖、粳米各100g。 先将香蕉去皮,切成了状;粳米淘洗干净,以清水浸泡120分钟后捞出沥干;将锅放火上,倒入 1000ml清水,加入粳米,用旺火煮沸,再加入香蕉丁、冰糖,改用小火熬30分钟即成。 本粥具有养胃止渴,滑肠通便,润肺止咳之功效。 适宜于津伤烦渴,肠燥便秘,痔疮出血,咳嗽日久及习惯性便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食用。 2. 香蕉橘子汁 新鲜香蕉、橘子各100g,蜂蜜30ml。 先将香蕉去皮并捣烂成泥,橘子洗净捣烂取汁;将橘子汁混入香蕉泥中,再加入蜂蜜并调匀即可饮用。 每日2次,连服数日。 本汁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止咳化痰之功效。 3.油炸香蕉夹 香蕉1000g,花生油1000ml,豆沙馅125g,鸡蛋清150ml,白糖150g,京糕100g。 先将香蕉去皮,切成长方形片,京糕碾成泥备用;香蕉片铺平,用京糕泥抹匀香蕉片的三分之一,并在上面盖一片香蕉片,抹上一层豆沙馅,再盖上一层香蕉片,然后用手将其轻轻压实,即成香蕉夹;鸡蛋清放入碗内,用筷子沿一个方向不断搅动成泡沫状,再加人淀粉拌成蛋清糊;将锅置火上,加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后,把香蕉夹放入蛋清糊中挂糊,投入锅中,炸成金黄色捞出,摆入盘内,撒上白糖即成。 本食具有健脾胃,润肠燥的功效。 适宜于脾胃虚弱,饮食食减少,肠燥便秘,痔疮出血等病症。 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患者食用亦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4.香蕉煎饼 把适量面粉、水、发酵粉、冰糖、香蕉泥拌匀,搅成面糊放置15分钟,平底锅抹少许油烧热,摊入面糊,煎至两面熟透即可。 5.香蕉西瓜汁 香蕉、西瓜去皮、切小块,放入果汁机中,加入适量水和柠檬汁搅拌成汁即可。 【中医的角度香蕉的价值】 林立行中医师说,香蕉性寒味甘,远古书籍中早有记载其营养价值,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润肺止咳、降低血压和滋补作用等,属于优质水果,真正价廉物美。 不过,香蕉性质偏寒,胃痛腹凉、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 【介绍几种吃蕉“古法”】 根据古籍,他也特别介绍几种吃蕉“古法”,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倒是相当“新鲜”的:*将两条香蕉连皮放在火上烤,然后趁热吃,可改善痔疮及便血;*手足因寒冷出现皲裂现象,可将香蕉皮内面擦拭患处,连续几天后,可使皮肤滑润起来;*对肺燥、干咳无痰、口鼻干燥的人,可用3条香蕉去皮切段,加冰糖和一碗清水,隔水炖一小时,然后连渣吃下,可滋润祛燥。 营养师陈琪说,香蕉容易因碰撞挤压受损发黑,在室温下很容易滋生细菌,最好丢弃。 此外,老人家吃香蕉时,不要狼吞虎咽,免得被噎着。
鸡尾酒的名字 口感 适合什么人喝 它的来历 和它究竟有什么意义
洋酒太烈,啤酒太苦……酒吧本是为男人们而生的地方。 但都市的女人被工作的压力、婚姻的压力、生育的压力压得透不过气来,有时也需要酒精的力量来麻痹一下自己——鸡尾酒就是为不胜酒力的女人产生的。 以颜色品鸡尾酒:完全以白、黑为基调的“浮士德”餐厅中,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享受西餐或者是中餐西吃,可以亲尝一下作为一位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手拿着水晶杯,品尝着高雅的红酒、鸡尾酒;喝鸡尾酒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特殊偏爱,有些不追随知名度、也不喜欢畅销品牌的酒客,就是钟爱鸡尾酒活泼多变的颜色。 喜爱蓝色的鸡尾酒以男性居多,在pub昏暗的灯光下,来一杯蓝色的鸡尾酒,往往会让人挑起不同的心情。 “蓝色鸟”、“蓝魔鬼”、“蓝月”、“蓝色珊瑚礁”、“蓝外衣”、“蓝色星期一”、“蓝色玛格丽特”、都是这样的酒族经常点用的酒款。 接近大自然的绿色,虽与环保扯不上关系,但桌上摆着一杯水绿色的鸡尾酒,往往能放松身心。 “绿色蚱蜢”、“绿色龙”、“绿钞票”、“飞行蚱蜢”,都可称是绿的佳作。 咖啡色的鸡尾酒大都是以咖啡香甜酒调制,普通一点的咖啡鸡尾酒酒名都像“咖啡品牌”,如:“爱尔兰咖啡”、“墨西哥咖啡”、“西班牙咖啡”、“牙买加咖啡”、“意大利咖啡”,都是以地名的命名为主。 但若喝白兰地酒的咖啡鸡尾酒,酒精较浓味道较浓,诸如:“黑色玛利亚”、“卡布基诺”、“绿色蚱蜢咖啡”、“咖啡酸酒”、及“女王蜂”,酒味就如咖啡一般,可用“香醇”来形容。 另外巧克力鸡尾酒,常见的有:“巧克力大兵”、“巧克力兰姆”、“巧克力雏菊”,虽然酒名有巧克力,用料却不放巧克力。 红色鸡尾酒除了知名的“血腥玛丽”以外,“红磨坊”、“贵妃泪”、“往日情怀”、“曼哈顿”、“吸血鬼”,都是红色鸡尾酒的上选。 此外,啤酒加西红柿汁调制的“汤姆男孩”,虽不属于纯红色,但也颇受欢迎。 喝鸡尾酒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就有不同的鸡尾酒。 若是热恋时期的情侣,可点一杯由琴酒与樱桃白兰地制成的“黑夜之吻”,为了避免桌上放同样的酒款,一杯“黑夜之吻”可搭配一杯“天使之吻”。 两杯“吻”酒上了桌,了解鸡尾酒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桌坐着一对情侣。 用冰稀释的鸡尾酒:在什刹海这片方兴未艾的酒吧胜地里,特别喜欢一间在外面看不到名字的酒吧,在前海南沿,实际这间酒吧的名字叫南岸,据老板说来这里的都是回头客,所以名字对他们的意义不是太大。 除了这里有让人看了就想坐上去的欧式沙发外,最有特色的当然还是这里的鸡尾酒了。 有几款特别适合女士们,例如奶油味的百利甜酒baileys,橙味的君度酒cointreau,这些酒都要加冰,否则酒是温的不好喝。 加冰后,“君度”会由透明的金黄色变成乳白色。 “君度”虽然有40度,但果味较浓,多加一些冰,一般5、6块稀释以后,喝起来并不像中国的白酒那样辣嗓子。 在酒吧点鸡尾酒时,如果是净饮,女士们可点一些偏甜的或带有果味的鸡尾酒,这类酒在25—30度之间。 小口品尝鸡尾酒:正在调酒的调酒师,一边调酒一边对记者说,品尝分为三个步骤,观色、嗅味、尝试。 调好的鸡尾酒都有一定的颜色,观色可以断定配方分量是否准确,例如红粉佳人调好后呈粉红色,青草蜢调好后呈奶绿色,干马天尼调好后清澈透明如清水一般。 更明显的如彩虹鸡尾酒,只从观色便可断定是否合格了。 嗅味是用鼻子去闻鸡尾酒的香味,但在酒吧中进行时不能直接拿起整杯酒来嗅味,要用酒吧匙。 凡鸡尾酒都有一定的香味,首先是基酒的香味。 其次是所加进的辅料酒或饮料的香味如果汁、甜酒、香料等各种不同的香味。 品尝鸡尾酒不能像喝开水那样,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喝入口中要停顿一下再吞咽,如此细细地品尝,才能分辨出多种不同的味道。 1.【中文名称】:白美人【英文名称】: White Lady提示:口味适中,29度,餐后饮用2.【中文名称】:破冰船 【英文名称】:Ice Breaker 3.【中文名称】:巴拉莱卡 【英文名称】: Balalaika 提示:口味适中,26度,随时可饮 4.【中文名称】:代基里 【英文名称】:Daiquiri 提示:口味适中,24度,随时可饮 5.【中文名称】:螺丝锥 【英文名称】:Gimlet 提示:口味适中,30度,随时可饮 6.【中文名称】:爱情追逐者 【英文名称】: Load Runner 提示:口味甜,23度,餐后可饮7.【中文名称】:烈焰之吻 【英文名称】: Kiss Of Fire 提示:口味适中,25度,随时可饮 8.【中文名称】:最后之吻 【英文名称】:Last Kiss 提示:口味辛辣,33度,随时可饮9.【中文名称】:黑色龙卷风 【英文名称】:Black Tornado提示:品味适中,30度,随时可饮 10【中文名称】:香蕉.狂喜 【英文名称】:Banana Blis 提示:口味甜,26度,餐前可饮。 几款女士:1.【中文名称】:莫斯科之骡【英文名称】: Moscow Mule提示:口味适中,12度,随时可饮 2.【中文名称】:冰代基里【英文名称】:Frozzen Daiquiri 提示:口味适中,8度,随时可饮3.【中文名称】:白绸缎 【英文名称】:White Satin 提示:口味甜,17度,餐后可饮鸡尾酒 英语名称:cocktail 或 flip 西班牙语:Cóctel鸡尾酒名称由来鸡尾酒(Cocktails) 在1776年,Betsy Flanagan发明了美国式的“鸡尾酒”。 在纽约爱默斯福特,她的酒吧“Halls Corners”里,她用公鸡的尾部羽毛来搅拌每种饮料,然后她就用色彩鲜艳的公鸡羽毛来装饰,从而得到“鸡尾酒”这一名称。 这是在美洲被认可的起源。 鸡尾酒——想象力的杰作鸡尾酒的本性,已经决定了它必将是一种最受不得任何约束与桎梏的创造性事物。 至于在未来的日子里究竟还有多少种鸡尾酒将会被研制出来,这个问题似乎也只是和人类自身的想象力有关。 对照起永远缺乏变化的现实生活来说,这样的一种美就自然也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 鸡尾酒的来源一天,一次宴会过后,席上剩下各种不同的酒,有的杯里剩下1/4,有的杯里剩下1/2 。 有个清理桌子的伙计,将各种剩下的酒,三、五个杯子混在一起,一尝味儿却比原来各种单一的酒好。 接着,伙计按不同组合一连几种,种种如此。 这后将这些混合酒分给大家喝,结果评价都很高。 于是,这种混合饮酒的方法便出了名,并流传开来。 至于为何称为“鸡尾酒”而不叫伙计酒,便不得而知了。 第二种说法是1775年,移居于美国纽约阿连治的彼列斯哥,在闹市中心开了一家药店,制造各种精制酒卖给顾客。 一天他把鸡蛋调到药酒中出售,获得一片赞许之声。 从此顾客盈门,生意鼎盛。 当时纽约阿连治的人多说法语,他们用法国口音称之为“科克车”,后来衍成英语“鸡尾”。 从此,鸡尾酒便成为人们喜爱饮用的混合酒,花式也越来越多。 其三,说的是19世纪的事。 美国人克里福德在哈德逊河边经营一间酒店。 克家有三件引以自豪的事,人称克氏三绝。 一是他有一只膘肥体壮、气宇轩昂的大雄鸡,是斗鸡场上的名手;二是他的酒库据称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美酒;第三,他夸耀自己的女儿艾恩米莉是全市第一名绝色佳人,似乎全世界也独一无二。 市镇上有一个名叫阿金鲁思的年轻男子,每晚到这酒店悠闲一阵,他是哈德逊河往来货船的船员。 年深月久,他和艾恩米莉坠进了爱河。 这小伙子性情好,工作踏实,老克里打心里喜欢他,但又时常作弄他说:“小伙子,你想吃天鹅肉?给你个条件吧,你赶快努力当个船长。 ”小伙子很有恒心,努力学习、工作,几年后终于当上了船长,艾恩米莉自然也就也就成了他的太太。 婚礼上,老头子很高兴,他把酒窖里最好的陈年付佳酿全部拿出来,调合成“绝代美酒”,并在酒杯边饰以雄鸡尾羽,美丽到极。 然后为女儿和顶呱呱的女婿干杯,并且高呼“鸡尾万岁!”自此,鸡尾酒便大行其道。 第四,相传美国独立时期,有一个名叫拜托斯的爱尔兰籍姑娘,在纽约附过开了一间酒店。 1779年,华盛顿军队中的一些美国官员和法国官员经常到这个酒店,饮用一种叫做“布来索”的混合兴奋饮料。 但是,这些人不是平静地饮酒逍闲,而是经常拿店主小姐开玩笑,把拜托斯比作一只小母鸡取乐。 一天,小姐气愤极了,便想出一个主意教训他们。 她从农民的鸡窝里找出一雄鸡尾羽,插在“布来索”杯子中。 送给军官们饮用,以诅咒这些公鸡尾巴似的男人。 客人见状虽很惊讶,但无法理解,只觉得分外漂亮,因此有一个法国军官随口高声喊道“鸡尾万岁“从此,加以雄鸡尾羽的“布来索”就变成了“鸡尾酒”,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第五,传说许多年前,有一艘英国船停泊在犹加敦半岛的坎尔杰镇,船员们都到镇上的酒吧饮酒。 酒吧楼台内有一个少年用树枝为海员搅拦混合酒。 一位海员饮后,感到此酒香醇非同一般,是有生以来从未喝过的美酒。 于是,他便走到少年身旁问到:“这种酒叫什么名字?少年以为他问的是树枝的名称,便回答说:“可拉捷、卡杰。 ”这是一句西班牙语,即“鸡尾巴“的意思。 少年原以树枝类似公鸡尾羽的形状戏谑作答,而船员却误以为是“鸡尾巴酒”。 从此,“鸡尾酒”便成了混合酒的别名。 第六 以某一贵族妇女Oxc-hitel的名字而演变成为Cocktail,以此表示尊贵:以雄鸡尾羽象征英雄气概:以彩色鸡尾象征调酒女郎爱美及调酒手艺高超;等等。 其实,鸡尾酒的起源并无实际意义,只是让饮用者在乐轻松的鸡尾酒会上,欣赏一杯完美的鸡尾酒的同时,多一个寒暄话题而已。 不过,人们也不难想象,既然鸡尾酒的起源有如此多种美丽的传说,鸡尾酒恐怕的确有其独到的魅力。 第七 鸡尾酒起源于1776年纽约州埃尔姆斯福一家用鸡尾羽毛作装饰的酒馆。 一天当这家酒馆各种酒都快卖完的时候,一些军官走进来要买酒喝。 一位叫贝特西•弗拉纳根的女侍者,便把所有剩酒统统倒在一个大容器里,并随手从一只大公鸡身上拨了一根毛把酒搅匀端出来奉客。 军官们看看这酒的成色,品不出是什么酒的味道,就问贝特西,贝特西随口就答:“ 这是鸡尾酒哇!”一位军官听了这个 词,高兴地举杯祝酒,还喊了一声:“ 鸡尾酒万岁!”从此便有了“鸡尾酒”之名。 鸡尾酒调制鸡尾酒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闲暇时间在酒吧喝点鸡尾酒,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 鸡尾酒的世界也是非常的多彩多姿的,在我们看来,总觉得它是那样的微妙,不同的酒配搭起来,变 换出那么多的色彩,拥有那么多美丽动听的名字,其实鸡尾酒虽然千变万化,却有一定的公式化可循,只要备齐以下基本材料,就有可能成为吧台后面的调酒高手!到这个时候,在家中,静静地调一杯鸡尾酒,慢慢地品尝,一种很惬意的感觉,就在身边慢慢飞扬……调制鸡尾酒的时候一般都要用摇酒壶、滤冰器(有些自带滤冰器的摇酒壶就不需要单配一个滤冰器了)、吧勺、盎司杯、冰铲 。 然后准备需要用的酒品、辅料、以及装饰。 准备好之后,先用冰铲在摇酒壶的壶身中加入5、6块冰(冰的量要根据杯子大小和摇酒壶大小而定),然后用盎司杯量取辅料(如果汁、牛奶等),倒入摇酒壶身,然后依次是辅酒、基酒,最后放上杯饰。 如果需要盐边、糖边的话要在调制酒品之前用柠檬油擦一圈杯边,然后把盐或者糖倒在一个平整的面板上,把杯子倒过来转圈沾取(玛格丽特)。 彩虹鸡尾酒制作的时候要把密度大的酒先从子弹杯中间倒入杯底,然后依照密度减小的次序把其他酒品用吧勺引流,顺杯壁留下。 切勿碰触下面一层的酒以免引起混层。 鸡尾酒主要特点鸡尾酒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现代鸡尾酒已不再是若干种酒及乙醇饮料的简单混合物。 虽然种类繁多,配方各异,但都是由各调酒师精心设计的佳作,其色、香、味兼职备,盛载考究,装饰华丽、圆润、协调的味觉外,观色、嗅香,更有享受、快慰之感。 甚至其独特的载杯造型,简洁妥贴的装饰点缀,无一不充满诗情画意。 总观鸡尾酒的性状,现代鸡尾酒应有如下特点:1、鸡尾酒是混合酒:鸡尾酒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水饮料调合而成,其中至少有一种为酒精性饮料。 像柠檬水、中国调香白酒等便不属于鸡尾酒。 2、花样繁多,调法各异:用于调酒的原料有很多类型,各酒所用的配料种数也不相同,如两种、三种甚至五种以上。 就算以流行的配料种类确定的鸡尾酒,各配料在份量上也会因地域不同、人的口味各异而有较大变化,从而冠用新的名称。 3、具有刺激性中味:鸡尾酒具有明显的刺激性,能使饮用者兴奋,因此具有一定的酒精浓度。 适当的酒浓度使饮用者紧张的神经和缓,肌肉放松,等等。 4、能够增进食欲:鸡尾酒巴应是增进食欲的滋润剂。 饮用后,由于酒中含有的微量调味饮料如酸味、苦味等饮料的作用,饮用者的口味应有所改善,绝不能因此而倒胃口、厌食。 5、口味优于单体组分:鸡尾酒必须有卓越的口味,而且这种口味应该优于单体组分。 品尝鸡尾酒时,舌头的味蕾应该充分扩张,才能尝到刺激的味道。 如果过甜、过苦或过香,就会影响品尝风味的能力,降低酒的品质,是调酒时不能允许的。 6、冷饮性质:鸡尾酒需足够泠冻。 象朗姆类混合酒,以沸水调节器配,自然不属典型的鸡尾酒。 当然,也有些酒种既不用热水调配,也不强调加冰冷冻,但其某些配料是温的,或处于室温状态的,这类混合酒也应属于广义的鸡尾酒的范畴。 7、色泽优美:鸡尾酒应具有细致、优雅、匀称、均一的色调。 常规的鸡尾酒有澄清透明的或浑浊的两种类型。 澄清型鸡尾酒巴应该是色泽透明,除极少量因鲜果带入固形物外,没有其它任何沉淀物。 8、盛载考究:鸡尾酒应由式样新颖大方、颜色协调得体、容积大小适当的载杯盛载。 装饰品虽非必须,但却常有的。 它们对于酒,犹如锦上添花,使之更有魅力。 况且,某些装饰品本身也是调味料。 9、 鸡尾酒的特点是一年四季一般都加冰块 。 配方有几万种,色彩、味道各不相同,调制鸡尾酒的基酒有金酒 (Gin)、 威士忌 (Whisky、Whiskey)、 伏特加 (Vodka)、 白兰地 (Brandy)、 龙舌兰酒 (Tequila)、 朗姆酒 (Rum)。 果汁类有橙汁、柠檬汁、姜汁等,汽水类有可乐 、七喜、汤力水、苏打水、干姜水等,有时加入樱桃 、 杨梅 、橙片等装饰。 这种酒一般在0~30度之间。 短饮:意即短时间喝的鸡尾酒,时间一长风味就减弱了。 此种酒采用摇动或搅拌以及冰镇的方法制成,使用鸡尾酒杯。 一般认为鸡尾酒在调好后10-20分钟饮用为好。 大部分酒精度数是30度左右。 长饮:是调制成适于消磨时间悠闲饮用的鸡尾酒。 对上苏打水、果汁等,长饮鸡尾酒几简全都是用平底玻璃酒杯或果汁水酒酒杯这种大容量的杯子。 它是加冰的冷饮,也有加开水或热奶趁热喝的热饮,尽管如此,一般认为30分钟左右饮用为好。 与短饮相比大多酒精浓度低,所以容易喝。 依制法不同而分若干种。 长饮的类型:果汁水酒 Collins 烈性酒中加柠檬汁和砂糖或糖浆,再加满苏打水的类型。 著名的有约翰克林酒、汤加连酒等。 清凉饮料Cooler :是烈性酒中加柠檬、酸橙的果汁和甜味料,再加满苏打水或姜麦酒的类型。 Cooler,即清凉饮料之意,不一定非用吸管不可,也有以葡萄酒为基酒的无酒精的类型。 香甜酒Flip :在葡萄酒、烈性酒中加鸡蛋、砂糖的类型。 喜欢的话最后撒上点肉豆蔻,有冷热两种。 餐后饮料 Pousse-Cafe :把任何种类的烈性酒,甜露酒、鲜奶没按密度的大小依次倒进杯子,使之不混合在一起的类型。 重要的是事先了解各种酒的密度。 同种酒厂家没其密度也有差,须加注意。 潘趣酒 Punch :以葡萄酒、烈性酒为基酒,加入各种甜露酒、果汁、水果等制成的。 作为宴会饮料,多用混合香甜饮料的大酒钵调制,够几个人喝的。 几乎都是冷饮,但也有热的。 Punch据说是梵语“五个”(Pancha)之意,源于印度人的语言Punch。 它是在印度喝的用亚力酒、水、柠檬汁、香料等5种材料混合而成的饮料。 酸味鸡尾酒Sour :是在烈性酒中加柠檬汁、砂糖等甜东西和酸东西的类型。 此酒在美国原则上不用苏打水。 其他国家有用苏打水和香槟酒的。 Sour就是酸味的意思。 在日本用酸东西或甜东西对人烧酒的酸味鸡尾酒很欢迎。 鸡尾酒术语:基酒(base):调制鸡尾酒时使用的最基本的酒。 注入调和器(dash):一种附于苦味酒瓶的计量器。 滴(drop):通俗的计量单位。 盎司(ounce ):一种专业计量单位。 简写oz 1液体盎司:容量计量单位,1英制液体盎司=28.毫升 。 1美制液体盎司=29.571毫升。 茶匙(spoon):一种计量单位。 1spoon=10drop 。 涩味酒(dry):指调好的略带辛辣味的鸡尾酒。 。 单份(single):30ml 。 双份(double):60ml 。 纯粹(straight):不加入任何东西的酒。 酒后水(chaser):一是喝过较烈的酒之后,在杯中加入冰水品饮,可与烈酒中和保持味觉的新鲜,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苏打水,啤酒,矿泉水等代替。 二是指饮料中加入某些材料使其浮于酒中,如鲜奶油等,比重较轻的酒可浮于苏打水上。 以TPO来划分鸡尾酒:正餐前鸡尾酒Per-Dinner Cocktail 。 即正餐前喝的鸡尾酒。 目的是滋润喉咙,增进食欲。 甜味并不强烈,口感很清爽。 正餐后鸡尾酒After Dinner Cocktail。 正餐之后喝的鸡尾酒。 目的是在进餐之后清新口气或促进的消化。 它是有效利用甜露酒风味的甘甜浓重的鸡尾酒。 全天可饮的鸡尾酒All Day Cocktail。 任何时候喝都没关系,当然,上述几种鸡尾酒也没有必要过分拘泥。 多数鸡尾属过一类。 睡前鸡尾酒 Night Cap Cocktail。 睡前鸡尾酒即所谓安眠酒。 睡前,为能熟睡而喝。 一般认为睡前酒最好是以白兰地为基酒的,味道浓重的鸡尾酒和使用鸡蛋的鸡尾酒。 简单来说,鸡尾酒可大分为两种。 (1)直接饮料(Straight Drinks):使用单一材料,经过加工,以原味呈现。 (2)混合饮料(Mix Drinks):混合多种材料调制,口味繁多,风格千变万化。 其次,鸡尾酒尚可依其酒精成分、饮用时间、冷热口味,分成如下数类。 (1)短饮料(Short Drinks):需要在短时间内饮尽,酒量约60ml,3-4口喝完,不加冰,10-20分钟内不变味。 其酒精浓度较高,适合餐前饮用。 (2)长饮料(Long Drinks):放30分钟也不会影响风味的鸡尾酒,加冰,用高脚杯,适合餐时或餐后饮用。 (3)硬性饮料(Alcohol Drinks):含酒精成分较高的鸡尾酒属之。 (4)软性饮料(Non-Alcohol Drinks):不含酒精或只加少许酒的柠檬汁、柳橙汁等调制的饮料。 (5)冷饮料(Cold Drinks):温度控制在5-6度之间的鸡尾酒。 (6)热饮料(Hot Drinks): 温度控制在60-80度之间,以Hot Whisky Today最具代表性。 此外,鸡尾酒的味道可分为 5 种,即:甘、辛、中甘、中辛、酸。 饮酒的时段则分为:餐前、餐后、全天。 鸡尾酒调制方法:摇和法(shake)、调和法(stir)、兑和法(build)、搅和法(blend)调制鸡尾酒的辅助方法: :拧绞(twist):1cm×5cm柠檬皮拧绞,饰与酒中。 柠檬油调香(zest):将柠檬皮中的香味油挤入鸡尾酒。 螺旋状果皮(spiral):将削成螺旋状的果皮垂于杯中。 杯口加霜(frosting):用柠檬片把玻璃杯口沾湿,将杯口轻轻浸入精白糖或细盐中(根据配方而定)。 制作糖浆(gomme syrup,sugar syrup,simple syrup): 糖粉:100℃开水=3:1 形成透明无色糖浆鸡尾酒杯:葡萄酒杯是高脚杯有两种,一是喝红葡萄酒的大一些。 二是喝白叛葡萄酒的小一些。 三角型的高脚杯是用来喝鸡尾酒的,杯身很细的高脚杯是喝香宾的,而杯身像碟型的也是喝香宾的。 矮脚的杯身很大,口小一点的叫白兰地杯是喝白兰地的。 没有脚的,杯身很高,口身一样大的,叫高身杯(按高度分有1哥伦斯杯2水杯3长饮杯)用来喝不含酒精和一些含低度酒精的饮料和鸡尾酒,长饮等等。 同上杯口大,杯底小,又很矮的叫威士忌杯,也叫古典杯,喝威士忌的,也有人用来喝金酒,伏特加,龙舌兰等等列酒。 还有一种很小的像我国的白酒杯的,叫做烈酒杯。 也有像试管样的,叫试管杯用来喝鸡尾酒的。 好的酒杯,可以把酒的瑰丽色彩透露出来,令人赏心悦目,可以把酒的芳香在酒杯里集拢起来,经久不散。 西方人还认为,饮什么酒使用什么杯,是一种“酒礼”。 例如长型圆脚杯用于红葡萄酒,半圆高脚杯用于白酒,如果只喝一种酒一般使用半圆高脚杯为宜,超长半圆高脚杯专用于莱茵、莫索尔两种德国白酒,漏斗型酒杯专门用来喝比较强烈的葡萄酒,如雪莉和波特酒,半高大肚酒杯专用来喝白兰地等烈性酒,长脚杯宜用来喝香槟酒。 另外,啤酒多用有把手的大玻璃杯,鸡尾酒式样很多,可根据配制选用。 几种鸡尾酒名字的由来:螺丝起子―这杯鸡尾酒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在伊朗油田工作的美国人,将柳橙汁加入伏特加之后,再使用螺丝起子来搅拌,因而得名,由于口感佳,十几年前别名为“女性杀手” 。 血腥玛丽―这杯鸡尾酒拥有“血腥玛莉”这种令人不安的名称,这是以十八世纪迫害新教徒英国女王玛莉一世来命名的,虽然鲜红的蕃茄汁令人联想到血腥,但这种鸡尾酒却广泛地受到众人的喜爱。 龙舌兰日出―正如鸡尾酒的名字一股,它的特色是色泽绝美,有如朝阳映照于酒杯当中。 1972年“滚石合唱团”的团员米克杰格在全美演唱期间,一定要点此酒饮用,因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司令 ―充满异国情调的鸡尾酒! 1915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莱佛士大饭店调制出来,为异国情调鸡尾酒的代表,原创的调制法不使用苏打水,甜味浓烈,但这一鸡尾酒口味适中,男女皆宜,普受欢迎。 红粉佳人―在伦敦上演的舞台剧“红粉佳人”非常卖座,这是女主角赫洁尔朵恩小姐捧在手里的鸡尾酒,由于名称富有吸引力,而且色彩漂亮,所以深受女性欢迎。 奥林匹克―这是 1924年巴黎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时调制出来的鸡尾酒,据说是丽晶大饭店的首席酒保法兰克•威尔麦克亚调配的,色调柔和、口感轻柔,为许多人所喜爱。 加挂机车―这杯鸡尾酒是根据一次大战中在战场上非常活跃的加挂机车来命名。 关于其诞生各有说法,有人说是巴黎的哈里兹纽约酒吧的第一代老板调制出来的,也有人说一位客人开着加挂机车带来的配方,因此就直接以之命名。 教父―这是模仿电影《教父》而产生的鸡尾酒,使用的阿玛雷托杏果利口酒产自意大利,但在美国却非常受欢迎,这是非常适合作为调制以黑手党电影为主题的鸡尾酒的材料。 地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喝了之后,身体会有摇晃感,所以才取名为“地震”。 彼诺药草酒是酒劲强的烈酒,喜爱饮用者与不喜欢此味道的人,好恶的程度非常明显。 玛格莉特―玛格丽特诞生于 1949年,是美国全美鸡尾酒大赛第一名的作品,以墨西哥特产的龙舌兰为基酒调制出这杯鸡尾酒的简•杜雷萨先生,用他不幸死亡的情人玛格丽特的名字来命名,清淡爽口的酸味,带着悲伤恋情的苦味,这杯鸡尾酒有很多死忠的爱好者。 曼哈顿―这杯鸡尾酒确实是在纽约曼哈顿诞生的, 1867年,在美国总统选举募款酒会上推出这杯鸡尾酒。 咸狗―咸狗鸡尾酒诞生于英国,二次大战后,美国掀起伏特加热,基酒就改为伏特加,酒杯也由平底无脚酒杯代替,原本采取雪克的方式,也改为直调的方式,并且制用雪花杯型杯,而成为别致的鸡尾酒。 中国式鸡尾酒:在我国,人们对酒的嗜好开始向低度、营养饮料方面转化。 中国式鸡尾酒是用我国传统的大曲酒(高度数白酒),及营养丰富的果汁加以配制的,既保留了曲酒的香醇,又具有果汁的营养和风味。 同时,鸡尾酒配制方法简单,还可根据个人对酒的要求和爱好即配即饮,所以,在宴会上、在酒吧间,特别是在家庭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更多资料请参照: